11月12日,乌鲁木齐市召开乌鲁木齐市干部大会,自治区党委常委、乌昌党委书记、市委书记朱海仑认真传达贯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、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在乌鲁木齐市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,就扎实做好新形势下首府工作进行动员部署。
会议中提出要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历史机遇,抓紧编制各专项规划,加快核心区交通枢纽中心、商贸物流中心、金融中心、文化科教中心和医疗服务中心建设,重点抓好“五大物流园”、国际金融城,以及一中、十三中新校区和高铁、会展医院重点项目建设。七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,做大做强六大产业基地。
乌鲁木齐市六大产业基地除城南经贸合作基地正在规划审批外,经济技术开发区(头屯河区)先进制造业基地、高新区(新市区)高新技术产业基地、甘泉堡经济技术开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、会展片区现代服务业基地、南山旅游基地等五大产业基地初具规模,落地项目计划总投资达7200多亿元,现已完成投资1500多亿元。到去年底,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已占到乌鲁木齐市的50%左右,为首府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。
2013年,乌鲁木齐市新型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,工业增加值794亿元,增长14.7%,其中,先进装备制造业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占乌鲁木齐市30%以上。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(头屯河区)成为全疆首家工业总产值千亿园区,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(新市区)成为全疆首个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。围绕先进制造业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,乌鲁木齐市加快完善园区配套设施,培育壮大优势产业,促进产业向高端发展。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(新市区)创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,经济技术开发区(头屯河区)创建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基地,全力打造全疆新型工业化引领区。
当上海大众的新款桑塔纳轿车已经驶向新疆普通家庭之时,美国乔治·海因茨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小型飞机正在加紧工期;与此同时,以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为主体,计划投资30亿元打造的“高端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基地”也正在慢慢崛起……这标志着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(头屯河区)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正稳步向前迈进。
事实上,不只是高铁片区,乌鲁木齐市将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,以会展片区、高铁片区、白鸟湖新区等总面积超过200平方公里的“七大组团”建设为重点,继续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,完善城市功能,优化城市环境。目前,城市“七大组团”框架初步形成,为首府跨越式发展拓展了空间。
不断提升的城市品质,吸引国内外众多财富目光聚集于此。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,乌鲁木齐市充分利用政策优势、区位优势,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,外贸结构不断优化,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2273项,引进区外到位资金1910亿元,实际利用外资9亿多美元,入驻世界500强及知名企业24家、中国500强及知名企业114家。连续4年成功举办中国—亚欧博览会,极大提升了乌鲁木齐的对外形象和影响力。在今年的第四届中国—亚欧博览会上,乌鲁木齐交易团签约项目96个,签约金额达1808亿元,较上届增长20%。
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,从来就不是单纯的财富积累,而是旨在改善民生,增进人民的福祉。近年来,乌鲁木齐市财政每年用于民生领域的支出都占到财政支出的70%以上,建成了一批农村水利、道路等基础设施,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从2009年的6666元增加到2013年的12065元,增长81%。去年还专门出台相关意见,投入20亿元用于新农村建设,力争彻底改变农牧区面貌,确保2015年城乡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。
2013年7月,国家发改委规划了十个全国性的区域性城市群,新疆的“乌昌石”(即乌鲁木齐、昌吉、石河子)城市群位列其中。
2010年以来,乌鲁木齐市围绕建设西部经济强市,统筹经济转型和跨越发展,做强做大三个开发区和优势特色产业,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,实现了2012年主要经济指标比2009年翻一番,2013年与2010年相比又实现了三年翻一番。
产业兴则城市兴。“六大产业基地”有力支撑了首府经济的科学跨越,也为乌鲁木齐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。乌鲁木齐市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由2009年的1.46∶41.28∶57.26,调整为2013年的1.1∶38.8∶60.1,第三产业增加值首次超过60%,实现了历史性跨越。
来源:天山网